诗歌文坛上的文人巨匠,你认识几位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西域的碎叶城,在四川长大,约25岁起离家,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唐玄宗天宝元年()到长安为官,因不愿奉承权贵遭谗毁出京,继续漫游各地。他的诗歌多表现为对封建权贵的不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被后人称为“诗仙”。杜甫(年—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年-约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刘禹锡(年-年),字梦得,号庐山人,出生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年卒,追赠户部尚书。孟郊,(年-年),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现存诗歌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贾岛(年-年),唐代诗人,字阆仙(阆,láng),自号“碣石山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典故“推敲”,就是出自于其诗“僧敲(推)月下门”。其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善写荒凉之景,著有《长江集》10卷,录诗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王勃(约年—约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贺知章(约年—约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