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汉文帝女儿,为何馆陶公主比绛邑公主名

汉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君,第一个封建盛世“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他安抚功臣集团,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与民休息,虽然没有赫赫功业,但却给了百姓一个幸福的时代。就这一点,历史上能和他比肩的皇帝就超不过十个。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好皇帝,家庭关系却并不和谐。他的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后来因为皇帝之位闹得很僵。而他的两个女儿,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差别也十分巨大,一个大名鼎鼎,一个默默无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第一点:母亲不一样

馆陶公主名叫刘嫖,母亲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

窦太后早年间经历坎坷,她本来是吕后的宫女,别称窦姬。后来吕后将她赐给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她觉得代地离自己的家乡太远,就求宦官将自己安排到赵地。结果宦官答应她却没办事,窦姬还是被安排到了代地。临走之时,她伤心地哭了一场。可谁知,她却因祸得福,俘获了刘恒的心,为他生下了一女两子,就是刘嫖、刘启和刘武。再之后刘恒的代王正妃病逝,刘恒没有再立王后,窦姬实际上掌控了刘恒的后宫。等到刘恒入朝为帝,刘启被立为太子,窦姬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汉文帝死后,她又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后,从此以后,窦姬成了一位不次于吕后的政治强人,影响了大汉朝局几十年。有这样一位自带流量的传奇女子当母亲,馆陶公主的知名度自然不小。

反观绛邑公主,在这方面就差了很远。史书上从未说明她的母亲是谁,这是极不寻常的。按照惯例,她的母亲如果不是身份太过低微,就是身份太过敏感。如果是前者,那绛邑公主没有有力量的外家支持,自然不会有什么政治资源,不出名是必然的。

但如果是这样,还是好的,如果是另一种情况,绛邑公主的默默无闻就成了一种自我的韬晦。有人认为,绛邑公主的母亲是已经去世的代王正妃。这当然有可能,但是这位正妃本身就疑点重重,因为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这个女人的任何资料,包括姓氏。按照当初吕后强行将吕氏家族的女儿许配刘氏王侯的情况看,这位不知名的代王妃大概率是吕氏之女。而刘氏后人恨吕氏入骨,如果绛邑公主表现得太过张扬,很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灾祸。所以,如果她真的是前代王妃的女儿,那绝对是不敢招摇的。在历史上没留下什么痕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第二点:女婿不一样

馆陶公主一生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和汉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结盟,将刘彻推上皇帝宝座。在这一进程中,刘彻成了她的女婿,还诞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叫“金屋藏娇”。故事本身就非常传奇,即便是小说家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的情节。而后来,刘彻成为了经天纬地的汉武帝,多次击败匈奴,打通丝绸之路,经营河西走廊,为大汉打出了赫赫声威!而且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成了历代读书人崇拜的偶像!能和他比肩的皇帝,在历史上超不过五个!能有这样的女婿,馆陶公主的知名度自然会跟着提高不少。

但绛邑公主则不同。她不要说女婿,就连有没有子女都是一个谜。史书记载,绛邑公主嫁给绛侯周胜之为妻。周胜之后来犯了杀人罪,国家被除,而绛邑公主则不知所终,没有说明她有无子女,那就更谈不到女婿了。没有一个后人的传承和推广,绛邑公主的知名度自然不高。

多说几句,其实绛邑公主和周胜之的结合本身就很蹊跷,周胜之是周勃的儿子,属于功臣集团,是汉文帝主要的打击对象。既然如此,汉文帝为何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难道不怕玉石俱焚吗?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汉文帝是拿绛邑公主当作了一个暂时稳定功臣集团的棋子,一旦自己得手,这个孩子的幸福他是不会在意的。这听起来不像是汉文帝的作风,更像是窦太后的手笔。

第三点:性格不一样

馆陶公主的性格,一直是进取型的,行事作风也格外高调。汉景帝刘启即位之后,馆陶公主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帮皇帝找女人;在皇帝遇到继承人问题时,她又主动和后宫的妃子们联络,为自己找一个靠山;汉武帝即位后,她又打着给陈阿娇看病的旗号,大肆敛财,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到了晚年,她又不堪寂寞,在府中私养面首,还将皇帝请来作见证……。随便一数,就能看出馆陶公主做了多少惊世骇俗的事。如此高调,她的知名度想不高都难。

而绛邑公主在历史上仅留下了寥寥几笔,记载了一下生平就算完事。至于她有什么故事,不但正史上没有,连野史上也没有。不排除有史家刻意回避的可能,但是以绛邑公主的出身来看,她绝对不敢做事太过招摇,毕竟她是一个连母亲是谁都不清楚的人,那里有胆量和窦太后一支的子女唱对台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