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5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日讯当前正值小麦灌浆期中后期,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德州市临邑县“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当地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实行“颗粒归仓”行动,确保“丰收在望”成为“丰收到手”。日前,由省市联合组成的专家组,对德州市“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和粮王大赛高产地块进行复测。在临邑县,专家组按照山东省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选取代表性地块随机抽样、数穗数、查粒数,算产量,科学严谨地对小麦产量进行“摸底考试”,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德州市农技推广与种业中心推广研究员张振兴称,“我们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取点,到各个村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亩穗数、穗粒数的测定,然后再科学地计算,最后给出一个比较真实、有代表性的产量指标。”临邑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庆方介绍说:“通过测产,现在全县的亩穗数大部分在50万以上,部分地块在52万到56万之间,亩穗数比往年有所提高。目前看来,全县小麦长势良好,可以说丰收在望。”虽然小麦生产前期经历了秋汛晚播、苗情偏弱等关口,但通过农业部门实施科技壮苗,落实肥水调控、一喷三防、预防干热风等技术措施,实现壮个体足群体,小麦有望高产稳产。不仅如此,临邑县还牵手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通过引入良性耕层构建、深层土壤储碳的新技术,大幅提高了小麦的粒重。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站长袁亮谈到,“我们通过加深耕层,增强深层的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小麦中后期中下部的根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通过利用新技术,我估计能增产10%到20%。”眼下,距离临邑县麦收开镰大约还有一周时间。为了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当地实施了“颗粒归仓”、“微损存储”、“低耗运输”等六大行动,鼓励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作物收获机械,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试行农机手奖励制度。力争到年,小麦、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降至1%和4%以下。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说到,“我们的机手培训是常态化的,一来邀请专家讲课,二来让当地的机手‘现身说法’,把好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同时现场调试农机设备,把粮食收获的损失降到最低。”据悉,自从临邑县启动实施“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工作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的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债券项目,整合了多个部门涉农资金1亿元,向“吨半粮”示范区倾斜。目前,共建设1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30万亩辐射区、80万亩带动区,争取利用5年时间,实现核心区单产公斤,辐射区公斤,带动区公斤。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邢甲光告诉闪电新闻记者,“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好‘吨半粮’首季开场战,做好夏粮抢收抢打,确保‘丰收在望’成为‘丰收到手’,实现颗粒归仓,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出临邑贡献。”闪电新闻记者刘振赵宇德州台张琪临邑融媒李振德州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