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临邑县 >> 临邑县风景 >> 青未了老井

青未了老井

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文/许英杰(山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在外婆家经历过的“偷杏子”、“摘莲蓬”、“吃杜梨”之外,就是老家村东头的那口老井了。我们村有两口井。一口在村中央,另一口在我村与邻村的交界处。说起这个邻村,我至今也弄不明白,这明明是一个村,为什么要取两个名字:张庙和许庙。两村离的实在太近了,只隔着一条小河。河的东岸住着张庙村的人,河的西岸则是我们许庙村的地盘。平时两个村的人来往就很密切,我记得当时来我家串门最多的都是张庙西头的人。也许是就近原则吧,张庙西头的住户和我村东头的住户都去两村之间的那口井里挑水。我家当时是住在村东头,自然也要喝这口井里的水。那口井里的水清冽甘甜,没有水垢,两个村的人都爱喝。我不知道这口井是属于张庙,还是属于许庙,更不知道这口井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只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当时村里有一个接近90岁的老人,全村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喊他“老六万爷爷”。老六万爷爷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听他的爷爷说过这口井已经存在好多年了。期间,无论是干旱年代,还是风调雨顺的日子,这口井从来没有干涸过。我们两个村祖祖辈辈几代人都是喝这口井里的水长大的。因为这口井里的水好喝,以至于每当夕阳西下,或者旭日东升的时候,水井旁就站满了前来挑水的男男女女。有时候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轮到自己挑水。我们都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挑水的任务主要由母亲来完成。我至今还经常想起母亲挑水的样子:母亲担着两只水桶疾步走着,身后的两根齐腰的辫子也随之左右摆动。那时候的母亲还很年轻,但身体不是很好。父亲因为忙于生产队上的事很少顾家,因此几乎是母亲一个人在操持着这个家,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们长大之后,有一次大姑回老家,看见比她还高出半截的我们,拍着母亲的肩膀说:“看看你给俺老许家养活的这几个孩子,还真是难为你了!他们小的时候,看你瘦瘦巴巴的,我还真担心你养不活他们。”长大些之后,担水的任务就由我承担了。因为力气太小,我就拿一个水壶,一壶一壶的从井里提出来,再倒进水桶。后来我自己就能从水井里提出半桶水了,再后来即使挑着满满的两桶水,我也能“健步如飞”了。其实我担水的时间不算太长。后来我上了初中,因为离家较远只能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很少有时间挑水了。后来,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了水井,按上压水机,挑水的历史就此结束。再后来因为村里搞规划,我家搬到了村子的西头,从此,我再也没喝过那口井里的水。结婚后时间不长,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去了外地,我也很少回家了。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去大爷叔叔家拜个年。有一次回家拜年,叔叔知道我们去,特地挑了两担水,烧开了给我们沏茶。不知是茶好还是水好,那天很少喝茶的丈夫一口气喝了好几杯,连连称:“好喝!好喝!”如今,叔叔去了,再不会有人想着给我担一担水,沏一壶茶,然后如看孩子般看着我喝下去。但我每次去叔叔家的时候,总不忘在他的大门口停一会,然后往东看看——在那儿,那口老井依然存在,但却很少有人光顾——它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了。作者简介:许英杰,临邑县恒源小学高级教师。平时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文笔细腻,感情丰厚。已在《散文选刊》、《山东教育》《莱州湾》《洛北文艺》和《临邑大众》等杂志和报刊发表散文十余篇。投稿邮箱:haijiao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