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政系统社会救助领域流程再造,让救助

今年以来,德州市民政局积极谋划,精心部署,开展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流程再造,建设“和谐幸福社区”等一系列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助推德州市改革攻坚工作,增强群众幸福“底气”。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流程再造救助钱款及时到账德州市临邑县恒源街道张庙村的许木亭今年62岁,去年4月,儿媳孙彦青生完二胎后第五天突发疾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因大脑缺氧留有后遗症,丧失了生活能力,需长期卧床,经常辗转济南、医院求医治病。因为疫情,儿子无法外出打工,更是让原本负债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村民生民政协理员得知孙彦青的情况后,为其上网申请,镇里直接网上审批,不到7天时间救助款就已到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救助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存在救助重复、遗漏,获取难、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德州市民政局落实流程再造攻坚工作,结合实际建设社会大救助体系。在全市开展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中,针对救助工作政出多门、各自为战、资源分散、标准不一等现状,全面梳理了18个职能部门的43项政策,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将救助项目分层次、分类别导入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全部进行流程再造,打通政策壁垒,实现了“蜂巢式”救助向“莲藕式”救助的转变。让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就一次办好救助事项,少跑腿甚至零跑腿。运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智能预判系统,变困难群众申请求助为平台主动发现智慧服务,让救助始终围绕“最困难的人”进行,实现应助皆助,更加精准有效规范。通过流程再造,体制更加科学,以往各项救助分布在18个部门,有多个“入口”,改革后所有救助项目从一个口进,救助资金从一个口出。同时,规范了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机制更加完善,实现“一库取单”,避免了职能部门确定救助对象的随意性和随机性,确保了救助资源优先用在最贫困的家庭上。另外,办事效率也更加高效了。按照“乡镇审批是常态、县级审批是例外”的原则,将能下放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了乡镇,对所有救助项目按照“减无可减”的原则进行流程再造,确保群众“一次办好”。建设“和谐幸福社区”让居民更幸福社区是基层治理最基本单元,是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基层单位,担负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落实的重要职责。当前,德州市面临引才难、留才更难的困境。人口净流出态势明显,尤其是人才净流出严重。德州市民政局构建“和谐幸福”社区人才队伍体系,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办法,落实3岗18级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建立社区工作者预算、资金发放、人员管理动态管理制度,并且,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工转化,支持社区工作者及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并按规定登记的行政或事业编制之外的社区工作者给予职业津贴,合理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积极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工转化,发挥持证社工专业化作用。构建“和谐幸福”社区宜居环境体系,全面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绿色植被覆盖率,城区绿化指标达到城区面积的30%以上。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在城市社区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社区污水排放、秸秆焚烧等问题。另外,今年全市投资万元,全力推进社区服务中心体系和功能建设,所有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均达到平方米以上,超过平方米的达到30%以上,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深化“雪亮工程”,整合各部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控体系。今年,德州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明确,德州市将坚持一切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切服务高质量发展,瞄准体制机制障碍,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重点在公共卫生、流程再造、人才体制机制、科教体制、要素配置、财税金融、生态环境、企业、开放型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优化法治环境、基层社会治理等12个领域改革攻坚。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分秒必争、尽锐出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以实际行动书写德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