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新华社济南2月9日电题:山东临邑:“大救助”纾难解困暖民心新华社记者叶婧“这个月领到了元低保金,比上个月还涨了30元哩!”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朱家胡同村村民杨风霞刚收到低保金发放的手机短信通知,就高兴地发现了一点小变化。这笔低保金,是53岁的杨风霞为瘫痪在家的老伴申领的。早在年,杨风霞就曾到有关部门咨询过,但因为家庭条件不符合申领条件,一直没有被纳入低保范畴。“俺老伴已经病了12年,最近8年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依靠俺专职在家照顾,又没有低保,每个月只有80元的‘残疾补贴’(即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费)。现在县里政策放宽了,不仅申请到了低保,残疾补贴还变成了每月元的‘两残补贴(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给俺家帮了大忙了。”杨风霞说。杨风霞家的变化,得益于正在临邑县开展的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改革低保认定标准就是重要举措之一。临邑县民政局局长刘兰波说,为了解决低保认定不精准问题,临邑县突破了原来只以收入、财产作为低保认定条件的限制,把支出也纳入认定条件,设立贫困预警系数,建立“收入贫困型”和“支出贫困型”低保认定标准,扩大了保障范围。同时,改变了核算家庭收入办法,只采集稳定性收入,对于不稳定性收入和采集困难的收入不再计入家庭收入,进一步提高了低保办理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低保、临时救助、高龄补贴、危房改造、扶残、助学、雨露计划、扶贫特惠保……种类繁多的社会救助政策,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兜底保障的角色。因事关众多困难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历来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