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向天下母亲致敬

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源网络,侵联删。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郡望河北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孟郊生活于中唐时期,中唐社会江河日下,安史之乱赶走了唐玄宗,也打破了一代人的美梦。此时的国家,权贵腐败,藩镇割据,昔日的强盛局面,荡然无存。面对藩镇,朝廷无力平定藩镇,只好安抚,但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到了后来,藩镇甚至接连挑战朝廷的权威,朝廷派兵镇压却是屡吃败仗。孟郊,真是有些生不逢时啊!如果只是藩镇割据,权贵贪腐,也就罢了!孟郊的不幸,却是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到老都还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春风得意”,可是他却穷困潦倒一生,真正“春风得意”好像仅登科后那一短暂的时光,因为登科后的快意很快就在现实面前烟消云散。他的人生一次次地被逼到绝境,他一辈子都在诅咒饥寒贫穷,可偏偏一辈子不得不与饥寒贫穷结伴。他来到人世像是特地为了体验不幸、贫穷、痛苦与凄凉的。然而,不幸与痛苦并没有打败他,反而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使他成为一位开宗立派的诗人。孟郊不幸早年丧父,母亲只好携孤返居湖州武康,这对于任何一颗幼小的心灵来说都是巨大的创伤,在这样的伤痛和阴影下,他逐渐养成了“孤僻寡合”的性格,与一般人相处“少谐合。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隐居嵩山一带,幸好上天眷顾给了他一个温柔慈祥的母亲,且当时湖州局势相对平稳,孤儿寡母的能安定的生活在这里,此时,母亲无微不至地呵护,像温暖的阳光照亮着孟郊暗淡的心。来源网络,侵联删。虽然武康生活还算安定,但是因失去了顶梁柱,孤儿寡母的生活非常困苦。记得白居易曾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他看见满脸灰尘,两鬓斑白的老人,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冬中卖炭,心生怜悯,担心碳卖得太便宜让卖炭翁无法法维持生计。于是祈盼天再冷一点,让炭卖出个好价钱。而孟郊,却是穷得连炭也烧不起。家徒四壁的他埋头苦读,到了寒冬腊月,常常冻得手脚红肿。来源网络,侵联删。孟郊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三十年,三十岁这年他离开家乡,踏上了漫长的求仕生涯。家境贫寒的他,注定了他的求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他才华超群,在考场上还是屡屡遭遇失败。久困举场让他面目枯槁,形容憔悴,他悲痛欲绝地写下“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明白落地真相后的他愤愤不平地写下“王门与侯门,待富不待贫。空携一束书,去去谁相亲。”猛烈抨击了名场的丑恶现象。来源网络,侵联删。后来,在母亲地鼓励下,孟郊还是鼓起勇气再次应试,终于在四十六岁考中进士,写下之前说的的那首潇洒快意的《登科后》。即便考中了进士,孟郊还是没能真正改变他潦倒贫困的命运。等了四五年,垂垂将老的他,仅得到溧阳县尉这样一个九品芝麻官,到任后他又完全适应不了俗吏的生活,他到了晚年仍然过着寄食求衣的生活。来源网络,侵联删。回忆起潦倒不得志,坎坷悲凉的一生。孟郊深深地体会到母亲养育自己的艰辛。孟郊想报答母亲对他的恩情,可他知道自己是一辈子也无法报答母亲伟大无私的爱和恩情。在深深的自责、矛盾和痛苦中,他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游子吟》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走之前,她忙着把缝得严严实实,满心担忧孩子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谁能仅凭像小草般卑微的孝心,就能报答母亲这阳光般伟大的养育之恩呐?来源网络,侵联删。这首诗深情地道出了母亲的艰辛,道出了母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重温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并向全天下母亲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