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全省粮食高产竞赛中,临邑县核心区高产创建地块玉米亩产实测达.2公斤。今年6月12日,同一地块经省农业农村厅、山东农业大学组成的专家组实测,小麦亩产达.2公斤。该地块全年粮食亩产达.4公斤,实现粮食高产历史性突破。德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启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临邑县抢抓创建机遇,积极探索干在先,勇担使命走在前,今年临邑县10万亩核心区粮食平均亩产达.2公斤,70%以上地块达到“吨半粮”,全县平均亩产.5公斤,总产量达.3万吨,比去年增加11.1万吨,为德州市建成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探索了“临邑路径”。健全机制“增粮于策”。书记抓粮,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打造“县委书记指挥田”“县长指挥田”各亩,24块“镇党委书记、镇长指挥田”各亩,块“支部书记服务田”各亩,实行田间挂图作战,现场标识、责任到人,指挥田变责任田、责任田变高产田。每人一本“农事本”,记录庄稼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方法、时令农事等,积累“大数据”、争作“田博士”。“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务本,结合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细化为良种、沃土、足墒、精耕、保密、匀播、镇压、调肥、补水、统防、优策等11个高产要点,环环相扣抓组织、搞服务,全要素、全过程精细管理。新型主体扛旗。创新“田管家”模式,依托“党建联合体+党支部+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核心区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家,其中种粮大户个、家庭农场个、合作社87家,土地托管、半托管面积7.8万亩,占核心区耕地面积的78%,保证了农业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标准化管理。开展“粮王”大赛评选活动,县财政列支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增收增产积极性,秋华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段希林夺得今年德州市小麦“粮王”,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魏德东获评“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全省唯一。夯实基础“增粮于地”。以真金白银建设现代农田。高标准编制“吨半粮”核心区建设规划,5年内投资6亿元支持“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同时,3年时间再整合资金7.9亿元,建设全国一流的高产稳产农田30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县域全覆盖。今年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投资1.9亿元。其中,推广的平行行走式水肥一体机,通过手机客户端指尖一点,每小时全自动浇地15亩,在智能水肥一体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高端机械保障颗粒归仓。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万元,补贴玉米籽粒收割机等台(套),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与北京海森集团合作,购进世界领先的大疆T系列无人机,开展全区域飞防作业。先后举办37场农机手培训会,提升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6月8日,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德州赛区在临邑县举行,5名临邑县机手获得“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以前沿技术打造高产土地。在全国率先推广小麦宽幅精播的基础上,集成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化学除草、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7项技术,打造山东版高产“黑土地”,亩均节约成本元、增产粮食公斤。科技赋能“增粮于技”。大抓数字信息,引领服务变革。投资1万元,与北京爱科农有限公司合作,高标准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引入智慧农业展示、大数据应用、产业商业运营等新业态,生产全过程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管理,为“吨半粮”核心区提供精准数字支撑。大抓借智专家,加速生产换代。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团队、山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吉旺团队以及“山东粮王”孙丰忠、魏德东等共人组建农技服务团,通过下田调研、现场培训等活动,为农民“解疑答惑”,指导“科技壮苗”。同时,建立线上交流机制,实施“问题一拍上传、专家云上会诊、技术一站服务”,打造粮食生产全周期实时技术指导。大抓良种优选,夯实高产基因。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产研现代农业研究院共建“吨半粮”建设实验站,建设2万亩高标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展示示范品种济麦38、济麦22、德麦等20个;建立1亩地的高质高效玉米示范种植基地,包含由中国农业大学及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推荐的登海、、等13个优质玉米品种,筛选最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让好地更有好种。10月11日,张吉旺高产多抗优质适宜机械化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亩产实测达.58公斤,为来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探索路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闫超李磊记者张海峰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