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规范化诊疗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自从‘红石榴’广场建成后,我们茶余饭后就常来广场锻炼一下。你看,遛弯的、打羽毛球的、跳广场舞的,可热闹了!广场外围种植的石榴树花也开得特别好看,咱临邑镇的各族老百姓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临邑县临邑镇卞庙村群众杨凤霞说道。走近临邑镇“红石榴”广场,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群众在广场悠闲地散步聊天,一片和谐景象。停车场、木质连廊、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广场设置的“花开齐鲁石榴红”标识格外耀眼,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该镇充分发挥“红石榴”公园人流量大、活动空间充足、活动载体丰富等优势,打造“红石榴”宣传教育空间,设置专门宣传展板和景观小品。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文体活动,在群众休闲娱乐之余,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距离“红石榴”广场不远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样为各族群众增添了不少幸福感。该基地占地平方米,按活动教育内容划分为宣传教育主展厅、室外宣传长廊、民族团结培训室、学习资料室、民族团结调解室、文体活动馆6个功能板块。经过不断完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宣传特色、培训特色和活动特色,年,该基地被认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不仅如此,该镇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为各民族服务的“红石榴窗口”,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和服务事项,在保障均等化服务基础上,不断提高为各族群众精准化服务水平,在饮食、居住、年节庆典等方面,积极满足少数民族群众需求。为传承民族团结文化,该镇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老马家村为切入点,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广泛搜集历史人物的经典传奇故事,并依托《灵芝马世家训》,修葺传统文化墙绘,重整老马家文化大院,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历史传统遗迹进行系统整理和规划命名,村内拟设置扶风路、汝茂园、守备路、乾安大道等以历史人物故事和传承遗迹为主的景点和设施,不断培育文旅产品新供给,全方位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和景观形象,打造展示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体验平台。走进老马家村,金灿灿的向日葵竞相开放,朵朵向阳,惹人喜爱,鲜红的蜜桃挂满树梢,果香扑鼻,让人垂涎欲滴。临邑镇结合中心村建设、千村千塘水美乡村工程等市县重点工作,加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老马家村建设力度,以灵芝湖为中心,打造“一湖一林一花海,一岛两道三场馆”,全方位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和景观形象。该镇充分发挥老马家中心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前樊村、演马村、朱家胡同村等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村庄,突出打好民族特色饮食、民俗文化风貌塑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性开发三张牌,规划打造主城区以北、G沿线精品乡村游线路,满足本地及周边群众的休闲消费需求。临邑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互促的创新发展道路。年,演马村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我们村一共17个大棚,种植的有蔬菜、瓜果和花卉。像这个大棚专门种植君子兰,一共两万余株,现在借助电商平台扩大线上销路,每天直播能销售一百多盆,形成了‘互联网+花卉’的新业态。”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洲介绍道。据了解,演马村在原有蔬菜大棚种植和牲畜养殖基础上,引进君子兰种植技术,充分挖掘网络消费巨大潜力,创新“线上下单+电商直播”模式,推动区域销售走向全国网络销售,开辟了助农增收新途径。该镇大力实施民族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扶持增收工程,建立以特色种植、养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三个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党建+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成立电商基地直播带货,同时吸引更多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产业发展,不断做优、做强、做大现有产业,实现“农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下一步,临邑镇将继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凝聚起团结奋进、共建共创的磅礴力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走深走实。”临邑镇党委书记潘昶旭说。(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闫超记者张海峰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718.html